当前位置>首页>公司新闻
别再混淆!全氟己酮灭火装置的双重作用机制,比传统药剂快在哪?
全氟己酮灭火装置作为环保型气体灭火技术的代表,其灭火能力源于 “物理吸热降温 + 化学控制燃烧链式反应” 的双重作用机制。这一机制既克服了传统二氧化碳灭火 “降温不完全” 的问题,又弥补了七氟丙烷在环保性与安全性上的不足,成为哈龙替代技术中的优选方案。以下从灭火原理拆解、与传统药剂效率对比两方面,深入解析全氟己酮的灭火逻辑与性能优势。

一、双重灭火机制:物理与化学协同,直击燃烧核心
燃烧的持续需满足 “氧气、温度” 三要素,全氟己酮通过双重机制同时切断其中两大关键要素,实现快速灭火:
1. 物理机制:吸热降温,快速破坏 “温度条件”
全氟己酮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态,灭火时通过喷头雾化喷射,在接触高温火焰或灼热表面时,迅速发生 “相变汽化”—— 这一过程是其物理降温的核心:
汽化吸热效率高:全氟己酮的汽化潜热约为 168kJ/kg,远高于七氟丙烷(约 38kJ/kg)与二氧化碳(约 574kJ/kg,看似更高但存在局限性)。1kg 全氟己酮汽化时可吸收 168kJ 热量,能在 30 秒内将燃烧区域温度从 800℃降至 300℃以下,直接破坏燃烧所需的 “高温条件”;
气态覆盖锁温:汽化后的全氟己酮气体密度约为 1.6g/cm³(空气密度 1.29g/cm³),会在燃烧区域下方自然沉降,形成一层 “气态隔热膜”。这层膜既能阻止外部热量向易燃传递,又能减少易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,进一步控制燃烧蔓延;
无残留优势:与水基灭火不同,全氟己酮汽化后无液态残留,不会对电子设备、仪器造成短路或腐蚀,尤其适配数据、实验室等场景。
2. 化学机制:链式反应,从根源终止燃烧
燃烧本质是 “易燃物分子在高温下分解,产生并引发链式反应” 的过程。全氟己酮的化学灭火机制,正是通过破坏这一链式反应实现:
释放氟自由基,捕获活性基团:全氟己酮分子(C6F12O)在高温下会分解出氟自由基(F・),这类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活性,能快速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氢自由基(H・)、氧自由基(O・)结合,形成稳定的 HF、CO2 等分子。而氢与氧自由基是维持燃烧链式反应的核心活性基团,其被捕获后,链式反应断裂,燃烧随之终止;
低浓度控制:实验数据显示,全氟己酮对 A 类(固体)、B 类(液体)、C 类(电气)火灾的灭火浓度仅需 3%-8%(体积浓度),远低于七氟丙烷(5%-10%)与二氧化碳(34%-75%)。较低的灭火浓度意味着更少的药剂用量,既能降低成本,又能减少对人体的潜在影响(全氟己酮人体安全浓度≤10%)。
二、效率对比:全氟己酮 vs 七氟丙烷 vs 二氧化碳,核心性能差异解析
灭火效率需从 “灭火速度、控火效果、复燃风险” 三个维度衡量,通过对比可清晰看到全氟己酮的综合优势:
1. 灭火速度:全氟己酮更快,尤其适配电气火灾
全氟己酮:针对 1m³ 密闭空间内的乙醇火(B 类),喷射后平均灭火时间仅需 5-8 秒。其雾化喷射 + 快速汽化的特性,能让药剂在短时间内覆盖燃烧区域,同时启动物理与化学机制;
七氟丙烷:灭火时间约 8-12 秒。虽能通过化学控制灭火,但汽化速度慢于全氟己酮,且需更高浓度才能达到同等灭火效果;
二氧化碳:灭火时间约 10-15 秒。主要依赖窒息与降温灭火,需大量药剂填充空间(浓度≥34%),且气体扩散速度慢,易出现 “局部灭火不完全” 问题。
在电气火灾(如配电柜火灾)场景中,全氟己酮的快速灭火优势更明显 —— 电气设备短路火灾若持续超过 10 秒,易引发设备烧毁,全氟己酮能在火势扩大前快速控火,降低设备损坏率。
2. 控火效果:全氟己酮温度控制更稳定,复燃风险低
全氟己酮:灭火后 30 分钟内,燃烧区域温度可稳定在 200℃以下。其气态隔热膜能持续吸热,避免易燃物因 “余热复燃”;
七氟丙烷:灭火后温度回升较快,30 分钟内可能升至 350℃以上,若易燃物仍处于高温状态,复燃风险较高;
二氧化碳:虽能快速降温,但灭火后气体易扩散,隔热效果差,温度回升速度快,针对高温油类火灾(如变压器火灾),复燃率高达 30% 以上。
某消防检测机构的测试显示:针对变压器油火(B 类),全氟己酮灭火后复燃率仅 2%,七氟丙烷为 15%,二氧化碳则为 32%。
3. 环保与安全:全氟己酮更契合低碳与人体安全需求
环保指标:全氟己酮 ODP(臭氧破坏潜能值)=0,GWP(全球变暖潜能值)约为 1,大气停留时间仅几天;七氟丙烷 ODP=0,但 GWP 约为 3220,大气停留时间 31 年;二氧化碳虽 GWP=1,但灭火时需大量排放,且属于温室气体,大规模使用不利于 “双碳” 目标;
人体安全性:全氟己酮在灭火浓度(3%-8%)下对人体无危害,且无毒性分解产物;七氟丙烷浓度超过 10% 时,可能引发人体头晕、恶心;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10% 时,会导致人体窒息,因此在有人场所使用受限。
三、结论:全氟己酮双重机制带领灭火,适配多元场景需求
全氟己酮灭火装置的 “物理吸热 + 化学控制” 双重机制,实现了 “快速灭火、稳定控温、低复燃率” 的综合优势。与七氟丙烷相比,其灭火速度更快、环保性更优;与二氧化碳相比,其控火效果更好、安全性更高。在数据、实验室、新能源储能柜等对 “便捷、环保、安全” 要求较高的场景中,全氟己酮已成为不错的灭火技术。
随着环保政策收紧与灭火需求升级,全氟己酮的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—— 未来通过药剂纯度提升(如纯度从 99.5% 升至 99.9%)、喷射技术优化(如准确雾化喷头),其灭火效率还将持续提升,推动气体灭火技术向 “更便捷、更环保、更稳定” 方向发展。

